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夏禹始,家(贾)天下……
第(3/3)页
说话之间,落座在一张漆木条案以后,刚刚落座下来。
内书房中几位大臣,纷纷行以大礼,开口齐声说道:“微臣见过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平帝心情不错,声音都轻快许多,说道:“诸卿都平身吧。”
几位阁臣闻言,道了一声谢,然后起得身来。
崇平帝面容肃然无比,瘦松眉之下,目光炯炯有神,道:“贾子钰刚刚在前线传来军报,锦州城已为我汉军攻破,此战贾子钰阵斩阿济格,通过盛京的大门,从此打开了。”
此言一出,一众军机虽然早有所料,但闻听此言,面上仍是不可避免现出一抹喜色。
锦州城一破,盛京的确是就在眼前。
而盛京一灭,那辽东自此收复,太平盛世即将到来。
在阁臣朝班之列,林如海那张儒雅、白净的面容上,同样萦起欣喜之色色。
崇平帝面色沉静,道:“戴权,将卫国公递送而来的军报和奏疏,交给诸位卿家过目。”
戴权轻轻应了一声是,然后将一封军报和奏疏递送给一个个大臣。
李瓒拿过军报,阅览而毕,然后,伸手将军报递给一旁的高仲平,自己则是拿起奏疏,迅速翻阅起来。
随着时间过去,心头又是发出类似崇平帝的感慨。
过了一会儿,待众臣传阅而毕。
崇平帝朗声道:“诸位爱卿,现在我大军正在盛京与敌对峙,粮秣、军械都要准备一应齐全了。”
李瓒整容敛色,拱手道:“圣上,女真之伪朝都城,城高坚固,想要攻打,非一日之功,如今已是八月下旬,等到两月之后,进入冬月,辽东天气转冷,大雪封路,我粮秣、军械以车马转运,多有不便。”
高仲平此刻也将奏疏收起,开口道:“需要提前准备,并且以重兵护送,囤积在宁远、锦州,最好是锦州。”
这就是“知兵内阁”的好处,甚至能够查漏补缺。
崇平帝问道:“李卿、高卿的意思是?”
“再从大同、宣府调集兵马,护送粮秣北上至宁远、锦州,如果战事一旦迁延日久,久而不克,鞑寇派出铁骑袭扰,我前线大军有断粮之忧。”李瓒开口说道。
高仲平点了点头,道:“李阁老说得是。”
崇平帝点了点头,朗声说道:“既是如此,兵部方面即刻给身在大同、宣府的守将行文,着其派遣铁骑,护送从京中运输的粮秣和军需。”
李瓒和高仲平齐声称是。
崇平帝目光逡巡下方的一众阁臣,说道:“子钰的这封平治辽东的奏疏,诸卿也看到了,如何计议?”
李瓒面色一肃,拱手道:“圣上,卫国公之言可行,诚如卫国公奏疏所言,如平而不治,则不出三五十年,辽东之地仍有虏寇迭兴,滋患边疆,遂为后世大汉子民之患,然如何而治?还是当以自给自足,供赋税于中枢,唯有此,后世之君臣,不生弃辽之念。”
可以说,贾珩永远分析的很到位,一个字,就是钱。
有的时候,秃头咪蒙说的还是比较对的,因为从经济问题出发,往往都能找到根源。
如果辽东不是后世朝廷的治理负担,而是如东南三省一样,成为一个财源聚集之地,那后世之君都不会放弃。
崇平帝沉吟片刻,目光锐利,说道:“既是如此,等辽东平定以后,可依卫国公之言施策,诸卿闲暇之时,也当计议一番,来日如何设官立制,治理辽东。”
其实,这就有些提前开香槟的味道。
众臣都是守持中庸之道的道德君子,在这一刻,倒也不好扫了这位中年帝王的兴致。
而林如海在下方刚刚将奏疏反复看完,递给一旁的戴权,心头却涌起一股凝重。
子钰上马管军,下马安民,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如今又立了这样大的功劳,只怕将来想要得善终,不大容易。
尤其是最近京里的一些流言,更是让人心惊。
这分明是有人在暗中离间君臣。
幸在圣上知晓君臣相和的道理,但辽东一平,情况如何,却又不得而知,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才是。
崇平帝转而又道:“再过一个月,开征秋粮,户部方面当用心操持此事,大军远征西北,粮秣消耗不少,户部方面还当多做准备。”
可以说也就是如今的大汉财大气粗,前后几场战事消耗了不少粮秣,仍然能够支撑的住。
户部尚书齐昆拱手道:“圣上,微臣遵旨。”
崇平帝这会儿显然有些乏了,摆了摆手,道:“今日就这般吧,都下去吧。”
一众阁臣军机闻言,拱了拱手,然后徐徐告退。
……
……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