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播撒种子_大宋好官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一章:播撒种子

第(1/3)页

  再说了,宋朝虽然有了两季稻的技术,但其实推广不算顺利。

  也就是占城稻被分做“早稻”,和大宋本土的“晚稻”相对应。

  要注意的是,宋朝的“早稻”“晚稻”之分,并非是种植了两季稻,而是指收获期上的早晚。即便是所谓“早稻”,在张正书看来,也大多属于中晚熟品种。所以,占城稻要生产两季稻,必须要提前播种,抢时间插秧才行。毕竟宋朝这时候是小冰河时期,不抢时间根本来不及种下两季稻。

  也正是因为小冰河时期,所以宋朝的天气很干旱。而抗旱的占城稻很受欢迎,干旱和救饥是早稻盛行的原因之一。只不过,很多农民都不知道占城稻还能种两季罢了。

  后世很多人,甚至学者都以为宋朝出现了两季稻。事实上,这是不对的。要知道,到了宋朝这会水稻才成为中国人的主食,甚至在北方很多地区,都还是以小麦为主食的。换句话说,水稻流行也不过是百余年的事。据张正书所知,即便有人发现了两季稻的秘密,但却少有人种植。这都是因为怕浪费地力,毕竟古代可没有化肥的!

  在大宋水稻的主产区,拥有“苏湖熟,天下足”美誉的浙西地区,作为早稻的占城稻仍然没有取代原产中国的晚稻地位,在水稻生产中仍然是以单季晚稻为主,并且一直保留到了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晚稻一般是五月插秧之后,入秋后才能陆续成熟,直到九、十月份才收割完毕。

  何以在各地盛行早稻的同时,太湖等地区依然以晚稻为主呢?这和宋代的温度变化有关。籼稻和粳稻在最低萌发温度方面,籼稻要求高,粳稻可以耐低温;在最低萌发温度方面,籼的要求强,粳的要求弱。总之,是籼的耐寒性弱,粳的耐寒性强。现在一般籼稻地区年平均温度在十七度以上,粳稻地区则在十六度以下。在小冰河时期这种温度条件下,太湖地区发展为粳稻中心也就不奇怪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