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第 219 章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9章 第 219 章

第(1/3)页

这些装订成册的“考语”和“访单”,  林林总总数十本,每本有半指厚,裴少淮光是简略翻看一遍,  便花去了数日。

        随后,  他又在册中选了一些页码折起来,叫人摘抄。

        面对字字句句精雕细琢的考语和五花八门、暗藏私心的访单,裴少淮唏嘘,  京察中考语为主,  访单为辅,相互补充,出发点本是好的。可随着时间流逝,  百官们察觉其中漏洞,开始投机取巧,看似严谨的制度慢慢变了味。

        下官参加堂审,考语的好坏,  全仗堂上官的喜好与否,中意他便出言袒护,  厌恶他便排除异己。若是没个标准、没个制约,全然寄托于堂上官严肃公正对待,  则这些考语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匿名访单也是重灾区。

        裴少淮细看了数百份匿名访单,诚心举荐品行端正、才能出众的访单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弹劾不法、恶意中伤,  把朝中争争吵吵的那一套搬到了匿名访单中。

        要改就要从腐蚀糜烂处改起,  这是裴少淮一开始就打定的注意。

        ……

        足足半个月,  裴少淮竟日日“躲在”京察房里翻旧簿子,  既不去都察院走动走动、商议京察大计,  也不去王尚书房里坐坐。

        在下官们看来,  吏部怎么着都是“一家人”,纵使心有龃龉,也该通一通气,不要廷上相互拆台。

        难不成泛黄的簿子,还能看出朵花不成?

        这位年轻的郎中,若是真不懂京察要做些什么、不懂具体流程,便该赶紧请教请教别人才是,免得贻误了大事。

        京察并非一天几天就可完成的,从筹备到朝廷颁旨,再到会单、堂审,最后给出所有官员的去留、升降意见,前后要耗去数个月。

        按照往届京察安排,这个时间点,裴少淮理应会同河南道监察御史一起,查明京官身份,编撰履历文册。

        紧接着,裴少淮应当派发访单,待官员们一应填完后,尽数收回。

        这些是前期的准备工作。

        等访单收齐后,裴少淮又要代表吏部,与钦定的道官、科官们一起,在京中城隍庙里细读访单,商议斟酌,判定访单所言真伪,并据此拟定京官去留名单,称之为“会单”。

        为何要在城隍庙里?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可欺于明不可欺于暗。

        桩桩件件,明明这么多事要准备,偏偏裴少淮不急不躁,根本没有着手开始的意思。苗主事跟在他身边,提醒了好几回,裴少淮亦只是笑笑应付过去。

        ……

        自打裴少淮上任后,他算是体验了一把前呼后拥、受人吹捧。

        每每下朝以后,从大殿回到衙门的路上,认识的、不认识的,总有许多官员上前与他搭腔,“裴郎中年少有为、可堪大用”这样的话,裴少淮来来回回不知听了多少。

        无奈,裴少淮下朝后只能步履生风,只差没跑起来。

        到了散衙的时候,裴少淮不从吏部正门出去,而是绕了一圈,经过乾清宫再拐出城,特意避开人群。

        有躲得掉的,自也有躲不掉的。正如岳丈提醒的那样,开始有人以各种各样的由头跟他套近乎,譬如说——

        “裴郎中,许久不见,一晃数年过,乙酉年殿试宛若昨日。”这是强调同年同榜,关系不一般。

        “张阁老于我有点拨之恩,若非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