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59章太仓州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章 第59章太仓州

第(2/3)页

位姑爷附言。

        老太太左手握着儿子的手,右手握着长孙的手,反复叮嘱道:“秉元、少淮,在外照料自,不牵挂家里,到了那边一定来信报平安……”穿衣、吃饭、处理公务,总有说不完的话,又怕少叮嘱了哪一句。

        裴少淮向徐瞻、陈行辰作揖道:“大姐夫、四姐夫,劳你们『操』了。”

        “内弟见外了,你尽管放罢。”两位姐夫应道。

        裴少淮到夫子,中更多几惆怅,对言成、言归道:“劳替相夫子作别,照顾夫子。”

        “放罢。”徐言成道,“说话不着路,做事还是着路的。”

        小言归已是十余岁的少年,不再似小时候那样胖嘟嘟,但出于习惯,裴少淮还是揪了揪他的脸,叮嘱道:“夫子书堂里只剩你一个了,夫子有甚么事,你记同大哥和津小舅说。”

        “淮小舅,晓。”小言归点头。

        即便依依不舍,也总有相别时,裴秉元、林氏和裴少淮登上马车,离开了驿站,一路往南。

        徐瞻和陈行辰骑上马,一路尾随相送,直到出了京都郊外南门,才挥手道别,骑马折回。

        ……

        ……

        大庆朝的官道算是比较平整的,但马车还是有所颠簸,长久坐在里头,裴少淮只觉昏昏欲睡,没有精做其他事。

        两日后,他终于颠倒了作息,白日里躺在车上静寐,夜里到了驿站、客栈,睡不着则读读书、写写诗。

        清醒的时候,本看看沿途的风景,却现官路多修建在平坦开阔处,一眼望去多是农田。初春里的农田,还在休眠。

        二十多日后,他们过了淮河,再不见冰雪,于是转了水路,速度快了很多,一路南下到杭州。

        一家三口在杭州略作停留,见识了苏杭的繁华。

        果真与京都的繁华十不一样,江南地似乎更加热闹喧嚣,更加多元而独具韵味,而不似京都那样板板正正。

        再启程,三日后到了太仓州辖内。

        州衙里的朱同知、刘通判和主簿、衙差等人,从驿站了消息,早早恭候在城门外,迎接新上任的裴知州。

        听说这次来的是个勋贵世子,圣上亲派的从五品官,官差们脸上多了些许期待。

        马车上,父子二人撩开车帘,仔细打量着这片临海的兵家重地,连片肥沃的良田,百姓又可出海打渔,是个地。然则,与不匹配的却是一间间简陋的民房,许多没盖黑瓦,只有茅草屋顶。

        裴秉元眉间紧皱,已经料到这个官不当。

        到了城门,下属迎上来,纷纷拜见,齐喊道:“下官拜见知州大人。”

        太仓州的州衙比玉冲县的县衙强许多,该有的衙后院都有,看着也敞亮,可是州衙里的官员、衙差,一个个看着却蔫了似的,没甚么精头。

        新官上任尚且如,可见平日里何等懈怠。

        简单介绍完州衙情况以后,朱同知道:“下官在望海楼订了个雅间,略备酒菜大人接风,还望裴大人、夫人公子赏脸。”

        都是日后的同仁,裴秉元没有直接拒绝,说道:“沿途劳顿,身子有所不爽,且让本官休整两日再聚罢。”

        朱同知比裴秉元岁数大不少,已五十多,他大概猜出了裴秉元的几『性』情,遂言道:“下官遵命。”

        离开时,朱同知踌躇了几步,还是回头了,言道:“裴大人初来地,仍有许多生疏处,下官斗胆提醒几句。”

        “朱大人请说。”

        “太仓州临海,海上贼寇、委人猖獗,时常会趁着夜黑风高驾船靠岸,上岸入城抢夺百姓的粮食牲畜。大人夜里记关紧大门,叫人守着,若是半夜听到动静被惊醒,未明情况以,还是明哲保身,不出去妙。”朱同知了,又添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太仓州成立以,这里原先是镇海卫。”

        卫,即军卫。

        “谢朱大人提醒。”

        朱同知走后,裴秉元、裴少淮父子二人面面相觑——他们知晓东南沿海一带有海寇、委人作『乱』,但大庆朝水师武力强盛,贼人们敢如猖狂吗?若真如猖狂,何江南巡抚年年报平安,镇海卫指挥司也从未报过有大『乱』?

        一家三口临时住在府衙后院,林氏指挥带来的仆人,很快就把院子收拾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