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第 401 章_戏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1章 第 401 章

第(2/3)页

  内阁看着看着手头的公文,突然发现王鏊的奏本分外眉清目秀。

        同时还有一点眼熟。

        大伙对着王鏊的奏本仔细一琢磨,好家伙,大伙都还处于觉得看着报纸上那些文章挺顺溜的阶段,王鏊你居然不声不响付诸实践了!

        好你个王鏊!

        眼看王鏊的做法获得众阁臣的一致好评,其他人也纷纷跟进。

        他们这些为人臣子的,理应致力于减轻圣上的负担,关爱圣上的身心健康!

        赶紧回家读读报纸、学学用法吧!

        目前能够真正掌握新报这套刊出标准的人还不算特别多。

        文哥儿一想到他们这批庶吉士马上要各奔东西,心里就分外不舍(绝对不是因为用熟了的壮丁即将减少一半)。

        得想办法去把唐寅他们这批新晋进士给薅过来干活!

        先逮唐寅他们来个一甲专访!

        唐寅等人哪里知道文哥儿这家伙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他们还在开开心心地联络感情呢,就被文哥儿抓去接受采访当《新报》的引流工具人了。

        头版头条想不想上?

        别否认啦我知道你肯定想!

        本报记者王小文竭诚为您服务!

        唐寅他们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愉快地答应出这次风头。

        第一期的《新报》很快在许多人的期待之中发行。

        这时候读报的群体开始出现初步分化:官员们关心时政,学生们关心文教,商贾们关心政策,百姓们关心有没有新乐子。

        要同时让他们满意是很难的,这一期《新报》却还是不负众望地满足了各方需求。

        这主要得益于《新报》背靠着的庞大的国家机器。

        民间办报纸要愁人手问题以及如何搭建信息网,背靠朝廷可没有这些烦恼,文哥儿只需要每天抽空把控好选稿的大方向就行了。

        而他恰好又很擅长把握每一类人的需求。

        两期《新报》大获成功,户部的拨款也终于不甘不愿地批了下来,《新报》编辑部正式成立。詹事府是内衙,须得出入宫门,所以编辑部放到

        了翰林院。

        这对文哥儿来说没有区别,翰林院也是文哥儿的重要根据地,他可是在这儿长大的!而且庶吉士们正好平时在翰林院上课,课程一点都不紧张,正好拉到编辑部干活。

        京官可没有地方官那么多油水可捞,翰林官更是穷得叮当响还要孝敬前辈。

        比如逢年过节喜事丧事都要请领导写文章给“润笔费”,这是少不得的传统开销。你写诗文跟前辈唱和必须是免费的,你想要前辈为你动笔那你可得花钱!

        所以今年新一批的庶吉士一选出来,文哥儿就跑去庶常馆开启春季招聘活动。

        年轻人们,来干活吧!

        这可是户部少有的割肉!

        看看我们这活儿,专业又对口,工作又有意思,还能拿过了明路的双倍薪资和额外奖金,可谓是不贪不腐而家用足!

        文哥儿这么一宣传,别说庶吉士们心动了,连许多没什么家底的低品翰林官都心动了。

        他们就是在翰林院苦苦熬资历的,俸禄低得要命,正经差使也没有,每天无所事事聚在一起修书聊天。像李东阳他们这样熬出头的又有几个?感觉一辈子都无声无息地蹉跎在翰林院里了。

        文哥儿这人的煽动力太强,以至于这次编辑部招聘一天不到就满员了。

        张灵他们的编制也被文哥儿从鸿胪寺那边要了过来,只不过他们是从九品的鸿胪寺序班变成从九品的翰林院待诏,根本无人在意,两个衙署之间对接一下就完事。

        反正都是平时没什么事、只需要待在官署里等皇帝宣见的闲职。

        对于他们来说,常年不开工才是常态。要是皇帝天天宣见他们问题可就大了,御史们肯定会捋起袖子开喷。

        那不是美术老师居然妄想从语数英老师手里抢课吗?

        反了天了你们!

        接下来有专业人士负责选稿和编校,文哥儿顿时就更轻松了,再也不用琢磨从哪儿薅壮丁。

        《新报》走上正轨!

        既然《新报》的事可以试着撒撒手,文哥儿便开始谋划着怎么用皇庄展示西北种子的好处。

        西北开发计划的前期宣传已经铺展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