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大审判(四)_文明破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82章 大审判(四)

第(1/3)页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1945年7月1日。相当一部分从事经济活动的资本家们对这一天心情比较复杂,尤其是那些期待1945年的经济情况以及政治情况出现巨大波动的人来说,当下的局面是让他们感觉到很失望。

      《经济学人》亚洲版索性直接在头版头条上发表了文章,“何锐很可能没想到他的政治影响力消散的如此之快”。

      这些老牌工业国的老资格报纸都有着敏锐的政治敏感性,以及生怕天下不乱的冲动。尤其是面对中国这个新兴的世界霸主的时候,经济学人编辑们更是没有顾忌。他们已经感受到中国内部已经出现的熟悉的味道,在何锐时代兴起的中国民族资本家们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期待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权力。

      既然有缝,自然要叮。

      经济学人头条的文章当然不能指着何锐大骂,而且在经济学人编辑看来,何锐时代的超级集权就应该进入分权状态。分权有利于世界经济。所以切入点是从何锐生前就努力推动的世界银行的制度入手。

      何锐的规划中,世界银行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联储。美联储由美国各大银行组成,世界银行同样由全球各国央行组成。为了更有效的进行协商与合作,何锐甚至在战争期间就对美联储的银行家与经济学家发出了邀请信,请他们到中国来授课。

      在中美之间进行战争的期间,美国专家没有回信,战争结束后,美国专家立刻就来了。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与框架支援。

      从这里作为由头,经济学人编辑引申出中国有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将中国手里的资产所有权向世界各国合作者销售,从而构架出一个全新的经济模式。

      在文章最后,经济学人编辑充满感情的对未来做出了预期,“自由的金融才能促进自由的经济发展,打破之前画地为牢的全球贸易藩篱,创造出一个和平与安全的未来世界。”

      这篇头版文章立刻引发了中国国内不少读者的反弹。肯掏钱订阅经济学人的读者大多都有点经济水平,那些支持中国本土资本的读者们都看出了这篇文章中对于李润石政府的攻击。而且这份攻击的还挺符合中国文化,是从指责李润石并没有坚持“三年无改先帝之道”的角度入手。先认定何锐制定的基本政策并没有被坚持,再指责李润石的经济政策目的是限制和打击资本的自由流动,这种做法必然不可能达成何锐设计的全球金融秩序的本意。

      李润石说过,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哪怕是支持分权的人也分成好几种。其中最有水平人基本都属于国际资本派与本土产业派。光看名字,就可以确定两派人的跟脚。

      全世界政治家们会对实现自己目的的具体计划进行严格保密,就如何锐在1937年开始全面备战的时候,将备战计划拆分成很多政策,用“增加中国人民休息时间,全面提高中国人民文化水平。通过基础建设拉动经济”等不同领域的描述,让全国人民理解这些政策。

      实际上,何锐在党内对这些政策的解释也只是“为了对抗经济危机,必须通过国家投资来拉动经济”。在全党内,只有两只手不到的同志才知道何锐计划的真正目的。其中又只有一只手不到的同志才明白整体计划。

      但是政治家们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理论。在美国,罗斯福搞了炉边谈话,千方百计让美国民众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以及内在逻辑。

      在德国与苏联,两国更是全力宣传本国领导核心的理论。还要不断刊登文章,发表演说。使用各种手段让人民接受核心的理念。

      从1911年开始,何锐在日本就已经这么干起来了。他著书立说,对时局进行评论,并且提出各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解释当时复杂的社会问题。一点一滴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