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量大管饱(四)_文明破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4章 量大管饱(四)

第(1/3)页

      听到麦克阿瑟的动静,参谋们抬起头。就见麦克阿瑟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嗓子后,继续叼着玉米烟斗看地图。

      麦克阿瑟自己并没有注意到自己方才的失态,他叼着玉米烟斗目不转睛地看着地图。地图上显示,中国军队在印度方面三路推进。在中南半岛上只是一路推进。

      创下西点军校历史上学科最高分,后来又出任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一直不太能理解中国的作战方式为什么这么“质朴”。明明有大量的军队,指挥官郑四郎又是一名勇将,正常情况下中国军队应该在中南半岛上海陆并进,多点出击。

      到现在为止,中国军队偏偏稳扎稳打地沿着中南半岛进发。麦克阿瑟在军事工程方面有非常深厚的造诣,他从这些天的空战数字判断出,中国已经在马来亚北部修建了不少临时机场,为中国空军连续出击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麦克阿瑟有这样的条件,定然放手一搏。

      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最重要的航道,一旦中国夺取马六甲,就可以向印度洋大量运输人员装备物资。为了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英美都将最精锐的力量投放在马六甲地区与中国作战。

      直到方才,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如果中国最优先的战役目标不是夺取马六甲,而是通过把英国、荷兰、美国的精锐调动到马六甲海峡来,将其消耗殆尽的话。麦克阿瑟发现中国军队之前的所有做法都得到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刚才的惊呼只是情不自禁。麦克阿瑟对着地图一番仔细梳理,逐渐确定自己的想法可以解释发生的一切。

      在印度洋,英国几乎独立与中国作战。在太平洋,荷兰的力量基本可以忽略,美国因为没有对中国宣战,对英国的援助束手束脚。中国充分利用现状,将英美精锐调动到马六甲这个英美的航运能力尽头的地区。

      谁都知道,马六甲是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关键航道。一旦中国拿下马六甲海峡,就切断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联络,英美绝不可能放弃马六甲。在这场消耗战中,中国只需要维持一条3干公里长的补给线,英美的补给线长达3万公里。即便以美国这么强大的国力,负担也太重了。

      更糟糕的是,中国的战场并非只有马六甲地区。在印度地区,战场分为三块。北部阿克赛钦地区,东部阿萨姆地区,南部缅甸地区。号称3百万的英军大多是没什么战斗力的英印军,1百万中国军队都是精锐的国防军,怎么看都是中国占优。

      即便英美在马六甲抗住了,英国可扛不住失去印度的损失,在印度告急的时候必然以印度优先,很有可能抽调在马六甲的英军前去援助。那时候就该轮到束手束脚的美国替英国死扛马六甲。

      通过三万公里的补给线维持马六甲地区持续不断的战斗,美国也撑不住。想逆转这样的局面,美国只有主动对中国宣战,倾全美国的力量与中国作战。

      如果是局面如此发展的话,又凸显了中国此时消耗美国精锐力量的价值。美国的精锐在马六甲消耗得越多,美国之后开战的相对实力就越弱。而且美国在西太平洋作战,补给线太长,中国补给线短,以逸待劳,优势非常大。

      还有一种最糟糕的局面,美国国会老爷们见到了残酷消耗战的结果,很可能会被吓到,反倒不敢奋起一搏,选择继续在马六甲与中国打消耗战。

      想到这里,麦克阿瑟只觉得脑袋嗡嗡的。战略上的劣势基本没办法通过战术优势挽回,更何况中国在战术上也不处于劣势,甚至有点小优势。

      麦克阿瑟有了合理思路后反倒不着急了。他专注地思考着破局的方法,增兵肯定不可取。马六甲之战的空域就这么大,3干和3万架战斗机没啥区别。想靠进攻获胜,只有组织一支强大的陆军对中国进行反击,将中国军队从马来亚赶出去。

      用3万公里的补给线来准备这种规模的战役,最少要准备半年。现在美国空军每天都要损失上百架战斗机,按照现在的烈度打半年,美国自己先被耗干了。

      打不下去就得撤,撤退就得有人负责任。放弃马六甲如此关键的战略要点,更得有人负责任,到时候连麦克阿瑟都只怕扛不下来。但是麦克阿瑟还是越来越倾向于放弃马六甲这个包袱。

      中国夺取马六甲之后,定然会在西太平洋大肆扩张,英美都面临收缩。可收缩未必是坏事,英美可以缩短防线,凝聚力量。中国的扩张则会让中国背上沉重的后勤包袱,使得中国的力量遭到稀释。

      当然,扩张也有诸多好处,中国可以获取东南亚的资源,一定程度上补充中国的实力。麦克阿瑟自己已经算不清楚,就起身命令参谋们进行计算。

      11月5日这天,空战继续地进行。战到傍晚,美国援助部队的司令官迈克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