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进入维也纳_抗战之重整河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9章 进入维也纳

第(1/3)页

  1944年7月11日,中夏西征军兵不血刃地进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随着东西两线盟军的高速推进,德国国防军对战场的掌控能力大不如前,经常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

  这使得德军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在东欧地区的兵力和防御体系都要比其他方向更加薄弱。

  中夏西征军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军事手段、舆论手段等多管齐下,使得当面之德军部队作战意志低迷,经常出现内讧或是成建制投降的情况。

  在对维也纳的攻势中,西征军充分发挥以上四种手段,用半个月的时间瓦解德军的作战意志,摧毁他们的指挥系统,然后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轻松接管城防。

  德军两个步兵师放下武器投降。

  由于特战部队的加入以及掌握情报的全面及时,党卫军没有机会在维也纳执行克劳塞维茨计划,小胡子的焦土政策被迫终止。

  中夏西征军总司令部一直都知道克劳塞维茨计划的存在,而维也纳是整个中欧地区的文化艺术中心,吴展等人自然不愿意看到城市沦为焦土,早有准备。

  党卫军是情报人员高度关注的目标,当他们将炸弹安放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宗教建筑和音乐殿堂下方的时候,特战队员和当地的游击队果断行动。

  在多方的努力之下,终于避免了这座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城市被摧毁。

  7月11日,中夏西征军浩浩荡荡地开进维也纳,与在匈牙利时的情况不太相同,当地的大多数老百姓对此成观望态度,没有轻而易举的表露自己的支持。

  奥地利常年受第三帝国影响,民众在情感上是比较亲近于第三帝国的。

  他们在第三帝国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也享受了一些战争福利。

  如今第三帝国日薄西山,希特勒纳粹政权岌岌可危,维也纳人民的生活不再像以前一样富足安康,也出现了饥一顿饱一顿。

  但是他们心里也清楚自己曾经是战争的帮凶,有些忐忑中夏会如何处置,如何对待自己?

  前来街上迎接入城队伍的大多都是游击队成员,中夏是他们坚强有力的靠山。

  有了这一个坚强的靠山之后,游击队一朝转正,他们拥有大义名分,可以肆无忌惮的惩处原国家和政府的官员。

  之后自己走上政治舞台,组建新的政府,把控国家大权。

  中夏西征军司令部乐于见到本地人相互争斗,而自己作为最后的裁决者。

  未来的政府应该是怎么样的,李兆锳和吴展等人的心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