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落榜了_天下豪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6章 落榜了

第(1/3)页

  二月二十九日,今天是礼部试放榜的日子。

  虽然那些在开封府中有门路的举人,在昨天晚上就知道自己有没有高中进士了,不过汇聚在这座城市中的五六千举人,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门路的寒门子弟。

  这科举之路,本来就是给天下的寒门子弟铺就的上升之路嘛!

  不过天下的寒门子弟恁般之多,进士才得几人?便是这些年朝廷取士渐宽,一榜进士数量可以多达五百多人,远超大宋开国初期一榜不过十几人甚至几人的状况。可是相应的寒门学子的数量也在大幅增加。现在光是汇聚到开封府的举人,不包括考特奏名进士的老举人,一榜就有五六千人之多。便是今科取士561人,也只有大约一成的中签率!

  若是算上各地参加发解试的儒生,恐怕就是十万乃至几十万学子去拼561个宝贵的进士名额啊。

  在这众多学子中间,如武好文、纪忆这样出身大都市工商之家的,最多也就是一成而已。而出生寒门或是地主之家(包括义门)的儒生,则要占到八成以上。

  与此同时,科举考试所用的儒家经义又是入门比较容易,学习成本比较低的学问。所以高中进士和举人家的财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大。大部分义门和地主之家,都能够负担得起子弟去修习儒学。

  至于能不能中,则是五经靠苦读,文章靠天赋。只要这两样都有了,就有机会到开封府走一遭了。

  而且为了让寒门儒生都能入京赴考,官府还会发放驿券,来去食宿都是免费的!

  所谓没钱进京赶考的桥段,在北宋是不存在的。

  正是因为这种鼓励寒门上进的政策,也造成了北宋官场上寒门或者来自乡村的文官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北宋重农抑商(其实和别的朝代相比还不错了)的国策,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就来源于此了。

  和大部分举子一样,都来自乡村的范之进这个时候正和黄潜善、王黼一起向着国子监行去。越靠近国子监,街上的行人就越多,到了国子监大门外的礼部试放榜之处,早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对于这样的状况,开封府人王黼和已经考过几次礼部试的范之进都已经见惯不怪了。历年放榜的时候,往往从三更天开始,就不断有人跑来坐守了。

  哦,来坐守观榜的人并不都是举子,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前来榜下捉婿的官员和商家。

  所谓榜下捉婿,就是倒贴上无数嫁妆,把女儿嫁给刚刚高中的进士老爷。可别以为这是个赔本买卖……那个黄榜上的,起码都是“县公安局长”啊!而且还有相当确定的升官前途。

  不过想在黄榜上捉到一个前程似锦的乘龙快婿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真正有才名的举人,还没有踏进考场,就已经被人预订了,也只有病病歪歪的大名府解元范之进没有人要了……呃,如果他没有大冬天的去跳漳水,没准也能在科举大比前就捞到一个倒贴的婆娘。

  “这下怎么进得去?”福建来的黄潜善是第一次考科举(他就是能中早中了的典型),所以看见这场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xsv.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